星期四, 9月 06, 2007

暑假完了,不寫不快

今個暑假,錢搵不成,幹得出來稱之為「有義意的事*」也不出兩三件。
在沒有規劃的日子下,最感意外的收獲,就是進入了華語電影的門檻,能夠在這個世界(的入口處)游走。
從開幕的<飲食男女>,至閉幕的<孔雀>。
從第五代的張藝謀,陳凱歌至第六代的,顧長衛,張揚。
從台灣的侯孝賢至中國的賈樟柯...總算片面地看過兩岸三地的大導演作品(最少也有一套)。

多年來只看慣古惑仔,逃學威龍或是追女仔系列的我,為了追回多年對電影的貧乏,因此戲是不能不看。

那麼應從可入手,是卡通片,武打片,港產片,粵語長片,A片**,西片定國片?
分析結果是
卡片與我不合齡,
武片鏡頭欠和平,
西片永遠睇唔明,
殘片令人最快眠,
A片睇到眼鯨鯨,
港片齋睇無作為,
所以國片是我唯一的選擇。

*成功追上了歲月風雲的劇情,練成<下午一時不起身術>及將<一步升脂>的絕學參透。

** A for animal or alien .

排完廢氣了

往下來容,不是過度空閒敬請勿看,可以skip 了

<從華語電影尋找出失去的中國人>

 在無心插柳的情況下,不知不覺間把一部又一部的華語電影吞噬。看的雖然是同樣的中國土地,但得的是在這片土地發掘了中國人的足跡。由出生而來,中國給我們這一輩的大體印象是科技落後,人民知識文化水平低落,貪污腐敗。而近期的假食品,童工黑工,愛滋針,販賣器官市場更成為中國社會應有的印象。程況就是至文革以後,中國人在自己的國土裹消失得一乾二淨了。
現在我們這一代(廿十世紀與廿一世紀的夾心人),小學中文課本裹說中國的禮義廉恥,孔子,孟子,對我們來說就好像一堆硬要給我們找一點東西背而作出來的資料。背頌完後,只要一開報紙或與任何媒介接觸,你將看到就只有在中國土地上唯一生存的「大陸人」,而書本所講的中國人,除了有北京猿人的骨頭作證明外,就好像再沒有其他證據證明中國人在這片土地上出現過,。而這一代的人就會說 :「哎呀,好彩我係香港人ja!」不能怪我們六親不認,只是我們在本土範圍內沒有見過中國人矣。

當我們思想踏入發展時期,開始對自身根源起了興趣的時候,即中學階段。結果帶來的是一班幫助我們認識中國人的啟蒙老師-當中白仙勇,徐志摩,還有那個另人永不難忘的陳蕾士*就是這時期裏的表表者。
放下課本,同窗就會供給你一些課外資料,首先第一事是原來白先勇原籍西方,因他經常流連的地方是斷背山;而第二事是原來陳蕾士隱姓埋名,被識破他的原姓是杜氏,美國人,喜歡夜間活動,深受一眾男女歡迎。經過一輪認識後,你再一次(不是有意)打開報紙電視,你就會不禁說一句:「超,又係度作野。」不是想踐踏那些對我們影響深遠的文壇巨人,只是對我們這一代人唯有說:「他們來得太早」而對他們來說:「我來得太遲。」早的是我們過早接觸他們,對他們所說的並不理解。遲的是他們出生太遲,只要是上一世紀的時候,那怕找不到知音人,誰會說他們是假的。

直至當我接解到華語電影時,看到的不再是我們一廂情願的「大陸人」,而是在中國現今土地上發覺了我們認識中國人
的足印。此時,才知道心目中的中國人沒有消失過,只是大家還未從新把他們挖掘出來。從華語電影裏,當你願意一部一部咀嚼,消化,正如聖經所說:「如鹿學慕溪水」的心態一樣,你就會獲得從來沒有得到的對根源那份了解的震撼及滿足感。你將會發現原來在電影的每一個角落,都充斥著我們對中國人的了解。

從故事中出中國人的處世哲學 :

我所看的第一部國片是張藝謀早期的電影活著,內容主要是文革時期的一個小人物的故事。文革是一個充滿苦難的年代,故事大約講述主角的人生經歷了失去身邊的至親,由兒子至伴侶至女兒及外孫。當你仔細想後,這個故事不是說文革這個世紀災難,而表現的是中國人面對災難的堅忍,刻苦的性格。對於死亡不是沒有傷痛,但經歷過後,原來是多了一份對死亡處之泰然的態度,明白死亡是大自然低下的定律,充滿道家的玄學思想。

從人物看出中國人的性格 :

在中學書裹,還記得有一課文叫請客,教識我們中國人愛面子的性格。李安在喜宴裏描述的老父是傳統的性格剛烈退伍軍人,他兒子是美國留學生,可惜愛的是男性。在中國上一代的社會,同性戀是死罪般。而兒子唯有欺騙父親與一位女子假結婚來滿足傳統父親的心願。過程中,成功做了一場婚宴。但最意想不到,原來老父是知道的,但他沒有度破自己的兒子,反而讓戲做下去。兒子不知老父知道,而老父也沒有識破兒子。若果從美國可里活的手法。結果一定是老父發難,最後經歷一輪大抄大鬧後老父接受或兒子改過後大團員結局。但在這裡,看得出從原本的中國人心態出發,就是喜歡以和為貴。父親沒有選擇對兒子作什麼,反而是隻眼開隻眼閉的傳統中國人心態。兒子也舉行了婚禮,面子拿回了,他也不計較對錯求的是中庸之道。

從鏡頭運用看出中國人的特性 :

 這一代人,我們所看的電影有絕大部份都是通過蒙太奇的手法(剪接)說故事。但是當你嘗試看一看候孝賢或覃章柯的長鏡頭(定鏡而不以剪接主導),就知道原來中國電影是有他們特別的中國式故說事方法。雖然長鏡頭不是中國人發明,早在歐州已經有用長鏡頭的習慣。但不同的是中國所用的是靜止式長鏡頭。而靜止式長鏡頭就正是我們中國人看待世界的方式。中國人向來看事物的態度是有一種靜觀其變的態度。任何事都是局外看,以第三身來看,盡可能是不插手。實在是與西方人對任何事都要問到底,第一身去理解的方式大為不同。而侯孝賢的長鏡頭就是要我們慢慢看,因此什少用剪接來牽著觀眾的鼻子走。這正是我們中國人看事物的角度。


例子太多了,說也不清。而最後選擇介紹的是孔雀。雖然孔雀不是一部毫無暇癡的電影。但當中的訊息可以讓我們對自己起了一點鼓勵。孔雀故事背景主要是文革後期的一個故事,由中國首席攝影師所執導。他沒有清楚說明時代背景,但從大環境中可以看到出來。而故事以三段式結構敆述,主要描寫三個不同的人物,一個理想主義的家姐,一個智力較弱的哥哥及過份抑壓的弟弟。內容主要是三個兄弟姊妹如何經歷各自人生。故事不多說。但最後見到的是苦難裏的昐望,在寒冬中孔雀的開屏。喻意了在喜趺中仍有昐望,只是你信不信在寒冬裏的孔雀也會開屏。
戲內對白不多,但細節豐富,又是一部很「中國人」的電影。一定不是那些悶藝。




<孔雀>
導演 : 顧長衛
編劇 : 李檣
主演 : 張靜初 馮瓅 呂玉來
年份 : 2005


最後原來發覺中國人仍然生存在這片黃土地上,而我們認識「大陸人」,至是廣東省的人,只怪我們離深圳只有三十分鐘的車程吧了。

還望中國能像孔雀般,在嚴冬裏也能開屏。

5 則留言:

匿名 說...

見你 d 五臟六腑都嘔哂出泥

好好向 lee 方面發展啦

bye !

匿名 說...

好的東西該保留
壞的西東請踢走

youngman 說...

喂, 我係yd jerry...我都係中國電影支持者,十分鐘情賈樟柯...家裡有他四套dvd,我最鐘意[小武]呀.....

淆底 說...

你好,jerry,謝謝留覽我的blog.
很少人也對中國電影很大興趣呀。得閒可以交流下。賈章柯我只看了三峽好人及東,反而我最想快看的是站台呀,大家評價也很高。現在亞洲電影節也有他的新戲上,「無用」,十月份有得睇,快去看看呀!

匿名 說...

Good Stuff!! Please close ur eyes, u can see ur future ma~~